今日是:

  附睾炎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之一。附睾炎多由邻近器官感染蔓延所致。表现为阴囊部位突然性疼痛,附睾肿胀,触痛明显,可伴有发热,附睾硬结等。急性附睾炎多继发于尿道、前列腺或精囊感染,慢性附睾炎常由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而引起。 

  相对前列腺炎而言,附睾炎的"知名度"要低很多。然而俗话说得好,不叫的狗更会咬人。附睾炎对精子的杀伤力,比前列腺疾病要大得多。在男性不育门诊中,医生发现不少病人与附睾炎密切相关。附睾炎究竟使了什么手段,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侵害了精子?

  第一招:切断精子的给养

  附睾由十多条睾丸输出小管在睾丸的后上部汇集而成,然后向后下方蟠曲至睾丸下极。它是一条细长的小管道,对精子具有至关重要的"养育之恩",是精子名副其实的"养母"。精子在"生母"睾丸腹中(精曲小管内)生成后,生命力还不如新生儿,不仅不能跑,连动都不能动,只能躺在睾丸产生的睾丸液中随波逐流,来到"养母"附睾的怀抱。经过附睾两周左右的精心培育,精子才完全发育成熟,浑身充满运动能力、识别爱侣卵子透明带的能力及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的能力。精子在踏上求爱之路以前,主要还是待在附睾尾部舒适的安乐窝里养精蓄锐。

  如果附睾不幸感染了致病微生物,发生炎症,令管腔充血水肿,其养育精子的能力自然降低,甚至处于怠工状态。附睾分泌的各种营养精子的物质均会明显减少,使精子应在附睾获得的各种能力明显减弱,最终导致排出精液中不能活动的精子或死精子比率明显增高。即使是能活动的精子,其活动能力也减弱,从而引发弱精子症或死精子症。

  第二招:降低精子的活动能力

  附睾被病原体感染后,有的病原体(如大肠杆菌)可直接对附睾管中的精子造成损害,抑制精子的活动度或使精子发生凝集,以降低其活动能力;有的病原体(如支原体、衣原体)则吸附于精子表面,使其活动力降低甚至丧失。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也会毒杀生性脆弱的精子,使其死亡率大大增加。同时,白细胞、巨噬细胞等机体卫士在消灭病原体时,也可能不分好歹,误伤或误杀精子。炎症反应产生的大量代谢产物,也会毒害精子,或改变精子的生存环境,使精子活动力下降、死精子增多,造成畸形精子率上升、精子数量减少等。

  第三招:堵截精子的行走通道

  附睾炎如果是由淋球菌、结核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,不仅会发生炎症反应而损害精子,而且极易引起附睾管腔的缩小或堵塞,导致近附睾端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输精管梗阻。这是一种难以逆转的附睾炎后遗症,精子被堵截在附睾管内出不去,只能慢慢困死或任由宰杀,从而造成梗阻性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。

  第四招:画地为牢困住精子

  附睾炎还是导致男子体内形成抗精子抗体的重要原因。当附睾发生炎症时,身体的自卫系统就会立即行动,白细胞、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和体液免疫物质进入发炎的附睾管内,对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,形成对抗病原体的抗体,而这种抗体也能与精子表面的抗原物质发生反应。同时,免疫细胞对机体自身组织的识别能力明显下降,直接与精子表面或精浆中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,形成抗精子抗体。

  抗精子抗体形成后,混在精液中,紧追精子不放,或将精子团团围住,或干脆牢牢吸附在精子表面,使精子无处躲藏。这样一来,精子的活动能力显著下降,或数个、数十个地凝集成团,影响精子的前向运动。同时,抗体也可进入血液循环,对生殖器官的功能产生更大范围的不良影响。若抗精子抗体发生的免疫反应作用于睾丸组织,则能形成特殊的破坏作用,使睾丸的生精功能发生异常,出现生精障碍性无精子症。

  由此可见,附睾炎对精子的损害是严重的、多方面的。处于性活跃期的病人,或有不洁性生活史、多个性伴侣的病人,引起附睾发炎的主要病原体是淋球菌、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,或附睾炎继发于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。少年儿童和年龄较大的病人,多由大肠杆菌、变形杆菌、葡萄球菌等尿道常见病原体引起。另外,全身其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,也可经血液循环传入附睾引起感染。

  要想避免附睾炎对精子的损伤,长久维护生殖健康,最有效的措施是杜绝不洁性行为,避免无保护的性行为,并注意外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。如果发生尿道炎、膀胱炎、前列腺炎、精囊腺炎等泌尿生殖器官的炎症,应及时进行有效治疗,以免累及附睾。一旦发生附睾炎,必须积极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,尽快明确诊断,早期彻底治疗。治疗包括卧床休息,使用冰袋、止痛药和口服抗生素等。近年来,国外开展手术减压的治疗方法,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日后由附睾炎导致的无精子症。
 

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