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是:

  前列腺增生症属中医"癃闭"范畴,"癃闭"之病名首先见于《黄帝内经》,如《素问 ·宣明五气篇》说:"膀胱不和为癃,不约为遗溺。"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说:"膀胱病,小便闭。"
  《灵枢·本输》篇也说:"三焦,……实则癃闭,虚则遗溺。"不仅首先提出其病名,还指出其病位在膀胱,并论述了其病因病机。汉代,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因避讳称此为"淋病"及"小便不利",并辨为气化不行(五苓散证)、水热互结(蒲灰散或滑石白鱼散证),脾肾两虚而挟热(茯苓戎盐汤证)。
  唐代,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不仅记载了用导尿术治疗小便不通,并还指出了本病的严重性:"……遂致夭命,大不可轻之。"总之,中医认为,年老体衰、肾气亏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,瘀血、痰浊、湿热、败精是基本的病理因素,劳力过度、情志刺激、外感六淫、饮食不节是常见的发病条件,本虚标实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。
  因此,中医在临床上多辨为膀胱湿热、肺热壅盛、肝郁气滞、中气不足、肾元亏虚、下焦瘀阻六种基本证型来治疗。
  随着中医对肛诊的引入,由于可扪及韧性包块,越来越多的医家认识到本病当属"积"的范畴,因此血瘀当是其共同的病理环节。前列腺位居丹田,内贮肾精,为元气生发之源。
  "年四十而阴气自半"(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),五十岁以后,正气渐衰,阳气虚弱,无力推动血行而产生瘀阻致前列腺体积的增大;也可因年老肾阴不足,相火妄动,煎熬津液,血脉不利,致使痰瘀互结阻滞肝经而成。
  或因平素嗜食辛辣,长期坐卧,使经脉阻滞引起。有研究显示,随着年龄的增加,血瘀症的发生亦明显增加,老年前列腺增生的主要特征呈现出了血管成分的下降,加上本病临床表现尿频、排尿困难、夜尿次数增多为主,属中医肾虚证候,因此,可以认为,肾虚气化不利和痰瘀内阻是前列腺增生发生的两个最重要因素。这也与前列腺增生时的三方面变化相一致。

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